执业领域和经验
杨兵律师曾在北京某基层法院长期从事民事审判工作,曾担任庭长、审判委员会委员,于2018年获评“北京市审判业务专家”。曾审理案件2000余件,多为建设工程合同、房地产、医疗纠纷等疑难复杂案件。个人审理的案件曾被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确定为北京法院参阅案例,撰写的裁判文书在北京法院“优秀裁判文书百佳奖”评选中两次获奖。
现任北京比较法研究会常务理事,并在中国政法大学、北京工业大学担任兼职指导教师。曾先后在《北京大学学报(哲学社会科学版)》《比较法研究》《法律适用》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,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两项,撰写的论文在全国法院学术论文讨论会上多次获奖,撰写的调研报告曾两次获得北京市法院优秀调研成果评比一等奖。
业务领域
民商事争议解决,擅长房地产、建设工程、公司法、个人信息保护、婚姻家庭、产品责任等领域
工作经历
- 2022.5至今,任北京卓纬律师事务所合伙人;
- 2018.7—2022.4,任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民一庭庭长;
- 2015.8—2018.6,任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温榆河法庭庭长;
- 2013.8—2015.7,任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民一庭副庭长;
- 2009.3—2013.7,任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研究室干部、主任助理、副主任;
- 2008.7—2009.2,任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政治处干部;
- 2005.7—2008.6,任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双桥法庭书记员;
- 1999.7—2002.6,湖北省武汉市长江日报社记者。
教育背景
- 中国政法大学,法学博士
- 中国政法大学,法学硕士
- 中国人民大学,法学学士
工作语言
中文、英语
- 第四届北京市审判业务专家,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,2018年12月;
- 全面停止军队有偿服务工作先进个人,最高人民法院,2019年7月;
- 北京市法院党建工作先进个人,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,2018年6月;
- 朝阳区优秀党务工作者,中国共产党北京市朝阳区委员会,2020年7月;
- 首都市民学习之星,北京市建设学习型城市工作领导小组,2013年11月;
- 个人三等功四次,北京市朝阳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,2016年7月、2012年4月、2010年1月、2008年1月;
- 嘉奖三次,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,2015年2月、2013年3月、2011年2月。
主要学术兼职:
- 北京比较法研究会常务理事
- 中国互联网电子数据研究院电子数据法律与政策专家组委员;
- 北京市朝阳区法学会理事。
主要社会兼职:
- 中国政法大学比较法学院兼职指导教师
- 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硕士学院兼职教授;
- 北京工业大学文法学部兼职指导教师
- 《关于构建符合审判工作规律的管理机制的调研报告》(北京市法院2009年度调研成果一等奖)
- 《关于构建一体化审判管理体系的调研报告》(2010年度北京市法院优秀调研成果评比一等奖)
- 《转型时期民事诉讼架构下的司法公开研究》(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,批准号14BFX060,毕玉谦等著:《民事诉讼架构下的司法公开》,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20年版)
- 《民事公益诉讼激励机制的法经济学研究》(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,批准号15BFX074,参与人)
- 《调解协议司法确认决定书的效力及其瑕疵救济》(全国法院第二十三届学术讨论会一等奖)
- 《检讨与重构:离婚案件中的反诉问题研究》(《法律适用》,2010年第6期)
- 《<侵权责任法>实施后连带责任的变化及其适用》(《北京审判》,2012年第9期)
- 《房屋租赁合同能否部分解除》(《审判前沿》,第54集)
- 《我国实行少数意见公开制度的冷思考》(《北京审判》,2018年第12期)
- 《范冰冰诉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等名誉权案——聚合型网络平台抓取信息侵犯人格权的认定标准》(全国法院系统2020年度优秀案例分析评选二等奖,第一作者)
- 《功能减负与程序优化:专业法官会议制度发展路径分析》(第三届“羊城杯”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征文活动三等奖,第一作者)
- 《P2P网络借贷刑民交叉案件的程序性冲突及解决——以管辖和既判力问题为重点》(“数字经济时代下新型网络犯罪防治问题研究”征文一等奖,第一作者)
- 《姚某甲、姚某乙诉姚某丙、姚某丁、姚某戊、姚己分家析产、继承纠纷案》(北京市法院第五批参阅案例,中国法院2015年度案例,第一作者)
- 《关于在民事诉讼中如何规范行使释明权的调研报告》(《北京审判》,2015年第4期,第一作者)
- 《前诉法院对争议焦点的判断能否直接作为后诉法院裁判依据》(《审判前沿》,第53集,第一作者)
- 《对在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披露未成年人姓名的行为如何定性》(中国法院2015年度案例,第一作者)
- 《敏感案件受理中的行动策略与正当化转型——以诉的利益为视角》(《法律适用》,2011年第1期,第二作者)
- 《构建科学的审判管理机制》(《人民司法·应用》,2011年第1期,第二作者)
- 有关“调审分离”的若干问题及对策》(《法律适用》,2011年第4期,第二作者)
- 《我国民事公益诉讼的经济分析》 (《北京大学学报(哲学社会科学版)》,2013年第6期,第二作者)
- 《论司法确认程序的性质》(《北京大学学报(哲学社会科学版)》,2015年第2期,第二作者)
分享至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