卓纬资讯
当前位置:卓纬资讯 / 卓纬人文 / 正文
法律I人在职场
日期:2023/10/8


近几年,4个字母组成的“神秘代码”在社交网络中快速流传起来。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自我介绍。


“我,I人,社恐,生人勿近。”


在法律领域能言善辩的律师却是职场中隐藏的I人,那么I人到底是什么?

 

“I人”的出处源自MBTI 16型人格测试。MBTI并非真正的“测试”,答案没有对错之分,一种类型并不比任何其他类型好。该指标的目的不是评估心理健康或提供任何类型的诊断。

 

此外,与许多其他类型的心理评估不同,该结果不会与任何标准或其他人进行比较,也不是简单粗暴地把人分为16种性格,而是简单地提供关于你自己独特个性的更多信息。

 

MBTI人格通过了解人们在做事、获取信息、决策等方面的偏好来从四个角度对人进行分析,每个维度有两个方向,共计八个方面,所以也称为16型人格。

 

“迈尔斯-布里格斯性格分类指标(英语:Myers-Briggs Type Indicator,简称MBTI)是人格类型学中一种内省的自我报告问卷,它表明人们在感知和决策的方式上存在不同心理偏好。该评量为以下四个向度分别指定一个倾向:内向(Introversion)或外向(Extraversion)、实感(Sensing)或直觉(Intuition)、思考(Thinking)或情感(Feeling)、判断(Judging)或感知(Perceiving),并取各倾向的英文名称首字母来组成四个字母的评量结果,如“INFJ”或“ENFP”等16种人格类型。”

 

简单介绍了MBTI,那我们来看看“什么是i人”。



毕竟人是社交动物,e人在这方面有着先天优势,所以在这里主要讨论i人。

 

根据个人能量更集中的指向,或者说个人获得能量的来源可以分为e人和i人。这里的“外向”和“内向”的区分标准可能不能和我们传统理解的“爱不爱说话”“话多话少”画上等号,一个爱碎碎念的人很有可能是个爱独处的i人,一个“闷葫芦”也有可能在社交场合侃侃而谈。



(可以对照看你属于哪一种人格)


这些图片也许可以形象地反映i人“避免成为注意的焦点”这种属性。

 

职场好像是一个缩小版社会。当我在app上搜索“职场”,可以发现各路大神的经验帖、攻略帖层出不穷,看下来不外乎“主动”、“交际”、“存在感”,特别是对于律师来说。

 

为i做e,简单理解就是内向的人勉强装作外向,强行营业。

 

为什么内向i人一到关键时刻,又会情不自禁地“开演”呢?

 

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“人格面具”。心理学家荣格曾提出“人格面具”理论,认为人们会在不同的社交场合下戴上不同的面具,从而迎合期待、获取群体认同。换言之,融入群体是人的天性,我们总有需要伪装自己、无法以真我示人的时候。

 

在表面交情越来越多、深度社交越来越少的今天,归属感更加稀缺,对于不善主动的内向i人来说更是如此。

 

因此,在合群天性的驱使下,i人们便不由自主地戴上了“ie通吃”的e人面具,如此一来,ta就能因为揽下热场重任而令大家好感倍增,即使在一群外向e人中也不会因为过于沉默而显得格格不入。

 

所以, i人们不用为自己“装e”的举动感到尴尬虚伪,这只是人类合群天性折射出的正常心理和行为反应,更不必感到后悔,或者厌恶“装e”时的自己。

 

i和e的本质只是人们能量来源的喜好倾向不同,i人比较喜欢从自身内部获取能量,而e人习惯于从外部吸收。

 

内向i人只是相较而言不需要过多的社交,本质上也并不是“社恐”,有的甚至是“非必要不发动社交技能”的隐藏高手。

 

作为今年加入卓纬的新i人,我观察到这里的e人和i人达成一种有趣的共识,在面对工作时从容地转化自己的属性,都能以自己舒适的方式在法律领域辛勤耕耘,共筑未来!

 

(图片源自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)

 

分享至:
打印本文